柔印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由美國人發明,最初叫“苯胺印刷”,有將近100年的歷史。由于苯胺印刷油墨有毒,美國人發明了水性油墨并引入使用,1952年更名為“柔性版印刷”。柔印在美國的使用占到70%,歐洲特別是西歐大概占50%,日本習慣以凸版為主,柔印占比不到20%。
中國的柔印發展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是隨著食品、化妝品等領域越來越多外資的進入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開始與柔印相關的設備、器材和耗材主要靠進口,以后隨著國內的一部分企業和人才對柔印設備、器材、耗材的深入研究,國產柔印相關產業鏈基本已經形成,并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印品要求。
到現在,占中國印刷比例至少占到15%。但是和先進國家比,發展空間還是很大。從柔印技術的推廣應用方面來看,這兩年實現了飛躍發展,海外最新的技術國內大部分都有在應用中。
目前制約柔印發展的因素,一個是觀念,很多人對柔印了解不多,認為柔印印刷效果不好,或者成本很高。其實柔印也可以拿來印教材、兒童讀物或其他很多東西,但是需要推廣,讓更多人知道柔印的價值。
二是人才,研究柔性版印刷的管理人才、操作工人都太少。近年來,隨著綠色環保印刷柔印技術在國內的大力發展,柔印專業技術人才以及研發人員缺口嚴重,前沿市場急需大量這樣的人才。
當前,柔印生產企業普遍面臨的生產困境第一是環保壓力,個別地方政府不懂水墨柔印的環保特性,一概進行打壓;第二是最近一年來紙價的不斷上漲;以上兩個因素造成了印刷企業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造成了供應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和貨款回籠款難,以上這些因素影響了行業的迅速發展。
2016年工信部和財政部發布217號文件,提出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三年行動計劃,這是第一次提出在國家部委文件中提出“鼓勵采用柔印工藝,逐步減少凹版印刷工藝和干式復合工藝”,這說明政府已經承認在所有不同的印刷工藝里,柔性版印刷是相對較為環保的。
2016的12月6日,工信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倡導使用柔版印刷等低(無)VOCs排放的先進印刷工藝”。
與20年前相比,柔印最近幾年確實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原來普遍認為柔印的印刷成本、版材、設備等投入高,現在有了環保要求,其他印刷方式的成本相應也要增加,柔印的成本相對下降了。當然國產設備器材和耗材的成功研發并進入企業應用后,整體柔印的印刷成本也在下降。
中國的柔印產業發展已經逐步進入了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