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腳跟站穩,精力集中,握緊墨鏟,切忌東張西望。
二、發現印品局部墨量不夠且必須人工加墨時,手中的墨鏟一定要握緊,并將小墨輥抬起,待該輥停穩后再進行操作。
三、鏟墨時,墨鏟要以主串墨輥為依托,順勢靠在膠輥上,不可懸空,墨鏟與串墨輥的接觸角度不能小于45°。無論是輪轉機還是單張紙膠印機,經常出現墨皮或膠輥、紙張脫落物粘在印版圖文部分的現象,影響產品質量。這時,操作人員常在機器運轉中用手指去除臟。這種操作屬于違規的危險操作,在印刷中由此引起的事故較多。操作人員在機器高速運轉的情況下要找準臟點位置并擦除,可用時間相當短暫,且用力大小擦不掉,只有早下手,用大力才能把粘在印版圖文(或墨輥)上的臟點去掉。稍有失誤,手指就有可能進入印版滾筒空當處。如果是懸空操作而沒有依托,很可能將一只手帶進滾筒,而造成軋手事故。
1、每周定期檢查機器的所有安全保險裝置及主電機剎車機構,確保機器靈敏、可靠、發現問題及時修復。
2、操作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要懸空操作,擦臟點時,手掌一定要靠在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之間的拉軸上,或靠在水輥防護安全罩上,特別注意手掌依托的力要大于手指擦臟點的力。
3、如果臟點太多影響印刷,應停機檢查,及時更換膠輥或紙、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日常生產中,一定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否則一旦發生事故,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等一切都將無從談起。所以,不良的操作習慣是引起安全隱患的最大殺手。
四、不遵守車間生產規范,其實這一項與第一條差不多,所區別的是這一條更加側重于車間規范而不是操作規范。曾經一個印刷車間發生了一起安全事故,印刷機把一個員工的胳膊給絞了,而造成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這名員工穿了拖鞋上班,結果拖鞋打滑,為了抓住東西,自己將手伸進了印刷機中。很讓人可惜讓人憐憫的事故!而對于這種事故,事故的責任到底又該由誰來承擔?
五、生產配合不夠默契,由于與工友的配合不到位,一名工人在清洗橡皮滾筒時由于同伴不知道,按下了點車按鈕,結果這名員工的手就被卷進了印刷機中。當然現在這種事故就不會多見了。由于設備安全性能的改進,這種事故也在大大下降。
六、設備設計缺陷引起的安全事故,設備安全設計的缺陷是事故引發的不可缺少原因。過去的老機器由于安全設計達不到位,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由機器造成的工傷也是屢屢發生。
七、企業安全培訓不到位,在一次有關印刷質量的會議中,中華商務老總就提及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可見,安全培訓理所當然也屬于企業文化。對員工進行定期安全培訓的企業,工傷事故的出事率要比那些車間里面都沒有安全制度的企業低很多,同時這些堅持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的企業大部分是國內一流印刷企業。同時這些企業的有關負責人也認為,若企業員工出現了工傷傷亡,很大一部分責任應該由企業來承擔。
針對這類事故,一些印刷企業主認為,這種事故“就像開車一樣出現碰碰撞撞很正常,哪個企業都會出現。”也許在他的話語中道出了中國印刷行業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長期以來,印刷工人工作環境惡劣、待遇低,因此印刷專業大學畢業生工作沒多長時間就轉行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大約學了半年,自己就會了,是老練工人了。這些中小企業在缺乏專業技工人才的情況下,讓“半路出家”的非專業技工人員作業也從另一方面折射出企業對員工缺少專業技能培訓,缺乏嚴格管理,員工在沒有取得專業資格證書的情況下就上機操作,難免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