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印刷包裝行業又漸漸開始熱鬧起來,紙張不漲價了,其他的輔材又開始漲價了,更為嚴厲的環保要求也開始落地了,市場在倒逼印刷包裝企業轉型升級,整個行業洗牌速度也在加快......2017年,印刷企業面臨著哪些危機與機遇,作為一個浸染印包行業多年的媒體人,也想說一說自己的幾點看法。
電子化帶來的新挑戰
好幾年前,電子化帶給印刷的第一波浪潮造成了書刊印刷的直線下滑。整個2016年,最不缺的就是關于報紙轉型的消息。幾乎沒有哪家重要的報紙在去年不曾嘗試過數字化轉型。但遺憾的是,丟用戶、丟廣告、停刊、裁員、轉手辦公樓的壞消息沒有停下的意思。
過去在印刷時代,紙書隱含一定的權威性,打開紙書閱讀有一定的儀式感,但是互聯網時代,這些隨著技術改變都改變了。電子書和朋友圈文章、知乎的問答、科技媒體報道一樣,都是電子文字,我們在精神文化貧乏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對紙書的感情在將來都沒有條件再復制到新一代年輕人身上了。他們打開手機,打開Kindle、豆瓣閱讀等等,看書就和看其他文字感受類似。
根據現有的調查,看我們這些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需求和習慣是沒有意義的,在趨勢面前,這都是一些茍延殘喘。帶著這些習慣的人也終將退出歷史舞臺。00后成為社會主流時,電子書就將會成為社會主流。所以,這么算下來,離紙書消亡不過10年左右而已。
作為每個周都會看完一本書的讀書人,現在已經不介意書的介質具體是紙書還是電子書,已經習慣兩種方式一起看了。
互聯網帶來的第二波影響是訂單的碎片化,合版印刷應聲而起,這個話題不多描述,印刷產業已數見不鮮。